古今人表
【说明】本卷是新制,在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。它以古代人物为经,以品第人物为纬,按九品分了九栏。根据表序“上智”“下愚”的理论及表所分的具体情况来看,品第标准,是以人的品行为主,参之以事功的大小和学术的高低。表名“古今人物”,实际上列古人而无今人(汉代人),其原因也许是:或是为了避嫌,不敢触犯当今帝王权贵;或记古人以今人,作今人之鉴;或因今人已入纪、传,多有评论,不必再烦笔墨。以表品第人物,乃是汉魏品评人物之风伊始的一个反映。后世正史都不列人表,可能是由于不敢品评帝王权贵之故。人的性格复杂,一生行事多异,设表框之,不大合适,品评尤不适宜。
自书契之作(1),先民可得而闻者,经传所称,唐虞以上,帝王有号谥,辅佐不可得而称矣,而诸子颇言之,虽不考乎孔氏(2),然犹著在篇籍,归乎显善昭恶,劝诫后人,故博采焉(3)。孔子日:“若圣与仁,则吾岂敢(4)?”又日:“何事于二,必也圣乎(5)!”未知(智),焉得仁(6)?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(7)。”又日:“中人之上,可以语上也(8)。”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(9)。”传日(10):如尧舜,禹、稷、契与之为善则行,鲧、?兜欲与为恶则诛(11)。可与为善,不可与为恶,是谓上智。桀讨,龙逢、比干欲与之为善则诛(12),于莘、崇侯与之为恶则行(13)。可与恶为,不可与为善,是谓下愚。齐桓公,管仲相之则霸,竖貂辅之则乱(14)。可与为善,可与为恶,是谓中人。因兹以列九等之序,究极经传,继世相次(15),总备古今之略要云。
(1)书契:文字记载。(2)孔氏:孔子。(3)博采:谓不仅记载帝王,还博采臣民。(4)孔子日等句:引语见《论语·述而篇》。谓孔子谦称不敢当圣与仁。(5)又日等句:引语见《论语·雍也篇》。意谓凡事行仁,必定是圣人。(6)“未知,焉得仁”:见《论语·公冶长篇》。意谓尚未能为智,怎能即为仁。(7)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”等句:见《论语·季氏篇》。困:谓处于困境。(8)“中人以上”等句:见《论语雍也篇》。谓中等以上的人,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。(9)引语见《论语·陽货篇》。(10)传:谓解说经义者。(11)鲧:夏禹之父。?兜:传说中尧舜时的恶人。“与”下当有“之”字。(12)龙逢:夏桀之臣。比干:商纣之臣。两人皆直谏而死。(13)于莘:桀之邪臣。梁玉绳日:“于”当为“干”,各本俱讹。崇侯:纣之佞臣。(14)竖貂:即寺人貂。(15)继世相次:谓以世代先后编次。